close

大陸央視美食紀錄片「舌尖上的中國」,造成不小回響,台灣美食作家焦桐也動心,著手計畫要開拍台版「舌尖上的中國」。

焦桐創辦過《飲食》雜誌,他說,「最近不斷有人問我,是否看過『舌尖上的中國』?拍美食紀錄片是我四年前的計畫,因為這個刺激,讓我下定決心行動。」他說,做這件事並不想被定義為「台版的舌尖上的中國」,「明明我們就有自己的特色,何須去仿造別人?」

焦桐說,他大學念電影與戲劇,因此對影像處理並不陌生,目前首先要尋找製作團隊,等到團隊到位後,腳本也就不遠了。至於資金問題,他打算自己先掏腰包,一邊做一邊等資金,預計拍攝金額不低於新台幣五千萬元,「如果有政府機構願意支援,也持開放態度。」

他計畫每集長度約半小時,每季播出十三集,預計總共製作五十二集,並且希望能找到電視台播出。

他說,現在比四年前時機還要成熟,他長期投注研究台灣的農漁牧等業,並且積極鑽研美食,符合開拍前的考察工作。他相信,這部片子將會是台灣推廣美食的宣傳利器。

「舌尖上的中國」之前公視曾播映,不少觀眾報以好評。不過台灣紀錄片仍多以人物或事件為主,極少聚焦美食。

曾執導「青春啦啦隊」、「被遺忘的時光」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表示自己對「舌尖上的中國」有印象、聽過,據陸媒報導「舌尖上的中國」走遍大江南北共七十個地點、花十三個月製作,楊力州倒是認為一般台灣拍攝人物紀錄片也常常一紀錄就是半年、兩年,時間上的花費不會是問題。

當初播映「舌尖上的中國」公視在購片前已知節目品質出色、反應好,公視本身也有拍攝紀錄片,卻少有類似的題材。此次焦桐打算打算籌備美食紀錄片,除了資金外,如何尋覓美食紀錄片專業人才也是一大挑戰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licious1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